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聚焦 >> 理论探讨

激活赣南客家“廉洁基因” 培育“廉洁齐家“良好家风

来源:章贡区水南镇纪委  发布时间:2017/12/04  浏览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赣南是客家人聚居的大本营之一,在五次大迁徙中形成了独有的客家文化。包括以“客”为中心的“寻根文化”和以“家”为中心的“宗族文化”,同时孕育了以民风民俗、家训家规为载体的“廉洁文化”。赣南具有深厚的廉政文化底蕴,传承赣南客家“廉洁基因”,要立足于赣南客家文化积淀,聚焦于赣南苏区革命的“红色基因”,从而有效建设“廉洁齐家”的良好家风。

  一、赣南客家“廉洁基因”的基本范畴

  赣南客家“廉洁基因”与赣南客家文化一样,内容博杂,散布面广。对照新《廉洁自律准则》,研究赣南客家民风民俗、家规家训、宗庙门榜文化载体,就可梳理出“廉洁基因”的基本范畴。

  1.克己复礼——崇公奉公的“公私观”。赣南客家在迁徙中形成了先公后私的家国意识,秉承了克己复礼、兴学从善等优秀文化,把为朝廷、为国家效力融进宗脉和家风传承下来。一是为公扬名。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族人、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赣南客家人会在族谱加以称赞,并立碑立牌立门榜,以教育后人效仿。如宁都县《丁氏十修大乘宗谱》载,唐咸享年,虔化(宁都)密石寨土寇作乱,时任吉州刺史的丁祯,其子丁巨济奉命剿寇,镇守定居于清泰乡光化里皂角树下,即今宁都员布(员富),作为宁都丁氏肇基始祖,引以为宗族之荣。在兴国长冈乡江氏族谱里,对苏区革命中留下血书“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奋勇跳崖牺牲的江善忠大加赞扬。据建国后统计革命烈士的工作人员回忆,不少烈士名单是通过查族谱的方式记录下来的二是为公扬善。赣南客家大量俗语、谚语和故事传说,蕴含着奉公、为公、利他的思想。如宁都谚语“九十九工害他人,一百工害自家。”就是说你害他人的同时会加倍伤及自己,劝人多行善事、多为国家、多利他人。客家人还把为公、利民称作“种善因”,主动捐资兴学、修桥补路、宗庙建设事例很多。清道光二年至四年,宁都梅江书院重修,当时有不少目不识丁的老妪将平生积蓄捐献办学,如彭升选之妻许氏,把积攒了四十多年私房钱三百两银子捐献给梅江书院。三是为公扬节。成不了大名,干不了大事,但可保持好高节,这是对普通人的价值要求。如在宁都半班戏中有喝稀饭,甚至挖手上的肉煮给家婆吃的妇女,成就了孝的美名。对于违背名节、有损列祖列宗的,赣南客家人还会在宗族会议上责令其改正,同时还要其对祖宗神明发誓等。这虽有唯心思想,但能让族人有所敬畏,做个虽不出名但也无污名和骂名的守节之人。

  2.严规守礼——崇廉拒腐的“清廉观”。重规矩、守礼节,是客家人的鲜明特点。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于礼法的敬畏、对于节气的操守显得更为苛严,形成了崇廉拒腐的“清廉观”。一是清廉入家规,严格要求。如安远《民国濂江杜氏族谱》所订规训就有厚风俗、守法纪、敦朴实、禁封斋、禁赌博等内容;崇义《萧氏合修族谱》中的《兰陵堂家规》就有习正业、尚勤俭、戒赌博、息争讼、理公堂的要求。正因为客家人严格的家规礼法,孕育出一批批清廉的好干部,形成苏区干部好作风。如苏区时期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刘启耀,在1935年初,被敌人打散与组织失去联系时,随身携带有一大包党的活动经费。但他宁可靠乞讨度日,也从没有想到过去动用包里的一分一毫银子。一直到找到队伍,把珍藏了3年之久的金银拿了出来,如数交给了组织。二是清廉入彰否,赏罚分明。在很多姓氏宗族中,对于清正廉洁、公道公正等行为进行表彰,而对于贪桩枉法、污名辱节等行为予以重惩。据同治十二年《赣州府志》卷五十六《善行》,赣县郭瑞科规定:主宗族祀事四十余年,每值祀礼毕,昭穆坐定,必表其孝悌、力田、勤学者,命司簿给胙加厚;反是,立命司簿书记所犯多寡,予罚。如石城温氏雅儒堂元秋公房族谱规定:上干天怒见绝祖宗,除惩处外,削族除名。让其背负数典忘祖的骂名,在社会上难有立足之地。三是清廉上门榜,立祠传承。赣南客家常在农村厅堂上方画或挂“门榜”,以彰显先贤品格或姓氏来源等。如黄姓的“叔度高风”,反映东汉黄叔度的高尚品行,赞扬其“澄之不清,淆之不浊”出淤泥不染的品格。杨姓的 “四知传芳”或“清白人家”,叙述东汉杨震为官清廉,以“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为无知者”拒绝行贿人“暮夜无知者”的诡辩。

  3.艰苦朴素——崇俭戒奢的“价值观”。赣南客家人在不断迁徙的艰难和创业的艰辛中形成了独有的品格,传承着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养成了崇俭戒奢的“价值观”。一是推崇勤劳节俭的美德。客家民风民俗推崇勤俭节约,如大年初一要吃芹菜,因为“芹”与“勤”偕音,新年第一次上街购物一定要买芹菜和大蒜,意为“勤劳,又会划算。”农历正月初七要吃由米、豆、花生、番薯、芋头、大蒜、生姜等煮成的“七种羹”,俗话说:“吃了七种羹,男子女子做零星。”意思是从这天起年已经结束,要开始劳动了。还有很多对勤俭称道、对懒汉嘲讽的俗语,如“瘸有用,瞎有用,懒人就用”、“懒人屎尿多”、“俭食得食,俭着得着”等。二是推崇艰苦朴素的精神。罗勇在《客家赣州》一书中认为,“闽粤客家在初入赣南时,由于城镇或平旷肥沃之地已为‘本地人’所占有……所以只好据山垦荒,或为人佃耕”,客家人养成了吃苦毅力、隐忍品格,正如俗语:“三尺裤子四尺带,捆紧肚皮争世界”“不怕难、就怕不耐烦”所言,秉持着吃苦吃亏和努力奋斗的乐观精神。据《赣州地区志》载,在赣南苏区时期,客家妇女虽艰苦朴素,但积极捐款捐物支持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仅瑞金一县捐献银饰数万两。三是推崇戒奢抑华的风气。客家人崇俭戒奢、反对骄奢淫逸。如“丰年当作歉年过,碰到歉年不挨饿”,指出节俭就是为了明天不挨饿;“雪怕日头草怕霜,办事就怕讲排场”,告诫人们要低调节俭。很多民歌中也有劝导人们崇尚俭戒奢的思想。如兴国山歌《十劝郎》:“你莫学那浪荡子,今朝有酒今朝醉;饿坏肚肠惹是非。”极力劝导人们从正道务正业,不花天酒地,做老实人。

  4.先苦后甜——甘于奉献的“幸福观”。迁徙是为了不迁徙,现在的吃苦耐劳是为了后人兴旺发达。这就是赣南客家人的先苦后甜、甘于奉献的“幸福观”。一是勤耕善作,主弱佃强。客家人迁入赣南,优质肥沃土地为“本地人”所有,他们只能比“本地人”更能吃苦,开荒耕植,男女同耕同作,且将迁徙中带来的玉米、红薯等高产苗种进行播种,较快摆脱贫困。有研究表明,宁都三下乡的闽客,始则“赤贫赁耕,往往驯致富饶”,后来竟“役财自雄,比比皆是”。形成比“本地人”更富有的主弱佃强局面。二是耕读传家,苦尽甘来。由于当时赣南客家人耕作之地多为贫瘠土地,“男子谋生多抱四方之志,而家事多任之妇人。”加之从中原迁来的崇文的思想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形成了边耕边读客家生活。很多俗语也倡导读书,如“穷莫丢彘,富莫丢书”,把读书作为重要出路。三是保家卫国,甘于奉献。客家迁徙避乱不是怕战争,而是怕作无畏的牺牲。他们对乱民暴动和藩镇之乱的残忍避而不战,但对事关国家社稷安危的大事却挺身而出、视死如归。如唐朝的钟绍京,作为一个文官,在清除李唐韦党时挺身而出,立下汗马功劳,被拜为中书令,后加光禄大夫,封越国公,赣南钟氏门榜中还挂“越国流芳”。中央苏区时期,多少客家人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正如山歌所唱:“打铁唔怕火星烧,造反唔怕斩人刀;斩了头来还有颈,斩了颈来还有腰;就是全身都斩碎,变鬼还要把仇报。”

  二、传承赣南客家“廉洁基因”培育良好家风的建议

  赣南客家文化载体的多样性让人亲切,家训宗法的严肃性让人敬畏,将“廉洁基因”用于日常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家风。鉴于新型城镇化推进中,不少民俗民风在淡化、民间曲艺在边缘化、禁忌规定在弱化、宗族联络在表面化,运用客家“廉洁基因”培育“廉洁齐家”良好家风尤为重要。

  1.定格“廉洁基因”范本,家家拥有廉洁书。针对赣南客家“廉洁基因”的文化载体较分散、观点较零碎的问题,应强化收集整理,着力构建家风教育范本。一是强化收集整理。建议相关部门分门别类,就民俗谚语、族谱族规、祭祀庙会、民间曲艺、先祖故事等进行收集整理,重点挖掘廉洁奉公、上孝下悌、勤劳朴素、耕读传世、红色传承等廉洁因子,形成赣南客家独有文艺范本。二是注重精编实用。融入乡情和族情文化,宣传忠孝礼制、民风民俗、家规家训;结合现代生活进行解析,强化客家习俗、禁忌、饮食等科学性;结合赣南苏区革命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和事件,升华家风教育的亲近度;针对年龄、学识、生活和城乡的不同分类精选,使之通俗易懂爱学易记,编发给每个家庭。三是体现与时俱进。在传播形式上,制作光、电、影“廉洁基因”传播载体,将家风家训和廉洁文化融入旅游、游戏产业,印制连环画、年画、年历等,把客家戏曲融入老年健身,建设家风传唱的草根队伍。将宗庙活动、门榜文化、革命历史建筑物等融入城镇化建设,使其在新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2.创新“廉洁基因”载体,时时传诵廉洁音。赣南客家“廉洁基因”由来已久,其传播载体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固化和延续,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成为家风家教的“好帮手”。一是抓住重要时节创新。抓住春节、元宵、清明、国庆等节日强化家风家教,在传播客家文化的同时,创新开展“讲述先祖故事”、“传统习俗大家谈”、“听长辈讲苏区革命”等活动。利用庙会、样神等场合,多创作《八子参军》等富有廉洁内涵和革命志趣的客家半班、采茶戏等,使民间曲艺减去“调情”的低俗,增加廉洁的雅致。二是把握文化规律创新。支持廉洁文化创意和创新,结合家规家训、红军故事等创编客家儿歌、故事、传说,开展演讲、征文、歇后语、对民歌等活动,开展客家曲艺、民俗网络游戏创评活动等,全面激活“廉洁基因”。三是推动群众活动创新。家风教育是群众教育,不仅要创新活动载体、节目内容,而且要创新群众参与方式。持续开展家风家训和红色家书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活动,举办“民间曲艺之清廉家风”表演等,让群众积极参与、时时传诵。

  3.彰显“廉洁基因”特色,处处浓厚廉洁情“廉洁基因”作为文化的重要因子,应扎根当地文化土壤,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否则就会被淡忘。结合赣南当前发展趋势,要彰显“廉洁基因”特色、浓厚廉洁氛围,就要做到“三个融入”。一是融入新型城镇化,彰显建筑特色。在城区建设中留住历史印痕,保护部分古建筑,以承载当地文化血脉和廉洁因子。围绕特色乡村予以改造,对颇俱特色的围屋、门榜、宗祠、红色建筑等,统一规划和补助,尤其要尽量把苏区革命活动有关内容融入其中,使改建楼房继承原有客家清廉文化,弘扬苏区精神,形成特色村落。二是融入旅游服务业,彰显文化特色。围绕景点、古村落、博物馆三位一体的思路构建客家文化,将客家习俗、山歌曲艺、方言俗语、人物故事等融入到景区,将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结合起来,让廉洁因子一脉相承,在讲好客家故事、红色故事中讲好廉洁故事。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制作赣南客家廉微信、微电影、动漫沙盘、网络游戏等产品,增强传播影响力。三是融入客家文化研究,彰显理论特色。从家谱、族规、习俗、禁忌、山歌、儿歌、曲艺、传说、人物以及苏区革命史等方面的内容深入研究赣南客家的“廉洁基因”,梳理赣南苏区精神与客家清廉文化的发展脉络,打造苏区精神独特品牌,增强文化自信,为营造良好家风奠定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章贡区水南镇纪委书记 彭华明)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本网站投稿邮箱
gzjwxcb@ganzhou.gov.cn
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