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哪些人让习近平深受感动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8/01/02  浏览数:
 时光飞逝,转眼又是新年。过去一年,我们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去年他又收到很多群众来信,被其中一些普通人的故事深深感动。 

  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的乡亲们 

 

10月29日,卓嘎、央宗姐妹和玉麦乡干部群众合影。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茫茫雪域中的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位于中印边境,是我国人口最少的行政乡。1990年之前,卓嘎、央宗姐妹俩和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百姓。“这是国家的土地,我们要守好!”带着这句铮铮誓言,在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高原上,她们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祖国边陲放牧守边,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随着国家实施固边富民战略,2011年玉麦乡路通了,收入也随之逐年增加,实现了脱贫。“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她们爱国守边的精神,不仅感动了总书记,也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 

 

2007年8月23日,乌兰牧骑成立50周年庆典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举行,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演员向观众展示早期乌兰牧骑演员乘马车下乡演出的场景。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内蒙古的辽阔草原上,有一个特殊的文艺团体——“乌兰牧骑”。他们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把天空当成明亮的灯光,把草原当成移动的舞台,哪里有牧民兄弟姐妹,乌兰牧骑就会来到你们身边……” 正如歌曲所唱,乌兰牧骑坚持与草原人民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用实践生动诠释了深入生活为人民创作的本质和特色。目前,内蒙古草原上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每年演出超过7000场,成为新时代的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 

  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 

 

1956年交大西迁 

  1956年,交通大学师生员工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条件优越的上海迁往古城西安,支持祖国西部建设。61年过去,西安交通大学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成为扎根黄土地的著名高等学府。“爱国,奋斗,知识分子就应该这样,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这个时代。”时至今日,当年栽下的梧桐银杏已经根深叶茂,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教师也已两鬓斑白,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正如一面耀眼的旗帜,在他们和后人的心中永远高高飘扬。 

  南开大学新入伍的大学生 

 

习近平回信的8名入伍大学生,依次为:胡一帆,蔚晨阳,阿斯哈尔·努尔太,王晗,贾岚珺,戴蕊,李业广,董旭东。南开大学新闻中心供图 

  “你为什么来当兵?”初入军营,新战士们总喜欢互相问这样的问题。在南开大学,有8个大学生的答案惊人的相似——参军报国、锻炼自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志士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复兴业,须人杰;强军梦,展伟略。”8位大学生中有烈士儿女,有老兵后人,有城市孩子,有农家子弟,他们年龄或显稚嫩,但却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毅然选择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中淬火锻造、百炼成钢,书写出绚烂、无悔的军旅青春。 

  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平凡如你我,然而他们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不仅感动了总书记,也凝聚成澎湃人心的楷模力量,时刻激励着我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用奋斗创造出幸福的未来。 

  2018,我们再出发!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本网站投稿邮箱
gzjwxcb@ganzhou.gov.cn
欢迎来稿